新華網 正文
          春秋銅鼎 戰國神獸 秦兵馬俑 漢銅編鐘——如果國寶“活”起來將會怎樣?
          2020-05-18 10:46: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5月18日電 題:春秋銅鼎 戰國神獸 秦兵馬俑 漢銅編鐘——如果國寶“活”起來將會怎樣?

            開欄的話:每座博物館,都是一部物化的文明發展史。每件國寶,都閃耀著文明的光芒。它們帶你穿越時空,追尋復興之路,感受歷史的溫度。

            從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開始,新華社新媒體專線將不定期推出“國寶故事匯”系列報道,用文字、圖片、短視頻或VR等方式,展示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讓歷史活起來,讓文物火起來。我們一起“云”上看展,感受國寶的非凡魅力。

            新華社記者朱筱、陸華東

            如果國寶“活”起來,它口中提到的古代雙翼神獸從何而來?如果國寶“活”起來,它耳中聽到的秦國鐵軍如何橫掃六國?如果國寶“活”起來,它眼中看到的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今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南京博物院聯合多家單位推出了以中國傳統文化奠基史為主題的特展“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展覽集結了大量珍貴且有見證意義的展品,新華社記者帶你一起走近國寶,穿越“千年歷史”。

            春秋“小蠻腰” 戰國“外來獸”

            束腰平底,獸首蹄足,鼎上飾有浮雕紋飾,器身盤繞多條昂首卷尾的龍形怪獸,這是被稱為“鼎中翹楚”的“王子午”鼎。與傳統印象中雄渾凝重的鼎不同,這尊來自春秋晚期的青銅鼎有著獨特的“小蠻腰”,代表著楚國文化靈秀、浪漫、張揚的藝術特點。

            據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融合展覽內容設計師陳剛介紹,王子午是楚莊王之子,為楚國的高級貴族,戰功卓著。以“王子午”鼎為代表的一套鼎于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共7件,形制和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

            “鼎出現于新石器時代,起初是用于煮飯的石器。夏商周時期,銅鼎從實用物件上升為反映統治階級觀念的器物,如‘天子九鼎’。春秋以后鼎仍作為禮器,各地也形成了多元包容的鼎文化。”陳剛說。

            身姿矯健、曲頸昂首、兩肋生翼,展廳中的錯銀銅雙翼神獸利爪怒張,一如游牧民族的彪悍勇猛。該文物于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為鎮器或陳設品。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學鋒介紹,當時的中山國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手工業發達。其與周邊國家交流時吸收借鑒了多國文化,并將這些外來元素帶入中原。“到南朝時,這類雙翼神獸已經‘飛’到江蘇南京,并流傳至隋唐,常用于大型建筑物前的裝飾,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可見一斑。”

            秦兵馬俑與漢銅編鐘:不同的“統一范”

            高昂的頭顱、炯炯的眼神、健壯的身體,盡管歷經千年,展柜中兩件珍貴的鎧甲武士俑和跪射武士俑依然栩栩如生,展示出秦軍雄壯威嚴的氣勢。

            “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的秦始皇兵馬俑將秦王朝的強盛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标悇傉f。

            秦雖一統六國,但多元文化并沒有被扼殺,中國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文化、藝術、制作工藝依然在傳承與融合?!皬奶召该娌刻卣骺?,既有關中大漢,也有羌人、戎狄人等其他族群,這是統一國家中多民族共存的實證?!标悇傉f。

            與秦兵馬俑威嚴的氣勢相比,展柜中精致的西漢銅編鐘體現出漢代“禮樂之邦”的風貌。

            張學鋒介紹,編鐘是先秦時期重要的禮制樂器,興起于西周,繁盛于東周。2009年,江蘇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了一套完整的西漢編鐘,包括14枚銅鈕鐘、5枚銅甬鐘和由漆繪橫梁立柱、踞匍駱駝形青銅底座、鎏銀涂金銅托架等部件構成的裝飾華麗的梁架。

            陳剛表示,傳承西周禮樂文化的同時,漢朝也以開放的姿態,借鑒、吸收來自不同地域及民族的文化。

            文物讓歷史“活”起來

            從春秋銅鼎到戰國神獸,從秦兵馬俑到漢銅編鐘……本次展覽用不同時代的國寶,生動、直觀地展示了春秋到秦漢的歷史面貌和多元文化?!皾h朝建立后,南方楚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漢文化也初步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色?!睆垖W鋒說。

            南京博物院策展人崔小英介紹,“王子午”鼎是春秋中晚期青銅器造型、工藝、紋飾集大成的杰出代表;雙翼神獸是戰國時期多民族文化共存和發展的見證;秦兵馬俑不同民族的面部特征是大一統國家多民族共存的實證;漢銅編鐘是西周以來禮樂制度的延續、發展和變革的實證。

            “這四件文物,展現出秦統一六國前后的多元與包容。中國文化在此基礎上汲取優秀養分獲取不竭動力,以更具創造力的姿態推動歷史向前發展?!贝扌∮⒄f。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座物化的發展史。博物館內的文物以客觀的視角、生動的造型和鮮活的場景對文字記載的歷史作印證和補充。陳剛認為,文物較少受到記載者主觀思維的影響。近距離觀察文物,有助于參觀者從文物的色彩、造型、工藝等去理解、傾聽和感受歷史,這與書本歷史教育相輔相成,也是現代博物館的擔當和意義。

            作為全國主會場的重要活動之一,南京博物院聯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單位推出了以中國傳統文化奠基史為主題的特展“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一主題不僅反映了博物館對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更體現了當今世界多元一體、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的文明發展大格局。在此背景下,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正在不斷拓展、深入到文化、社會、經濟、國際交往等各個領域。

            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下)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999420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_亚洲精品911在线永久观看_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_日韩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 亚洲se777中文网 |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